自驱力同内驱力及外驱力的关系
自驱力是个体参与社会化活动时以个体发挥个体积极主观能动性以及遵守客观规律和规则综合运用外界力量的个体动力系统。从个体的社会化行为以及个体心理活动而言,自驱力包括内驱力和外驱力。自驱力系统理论提出者苏重举提出自驱力包括自我驱动、自组驱动、自然驱动。其中自我驱动即内驱力,自组驱动和自然驱动即为外驱力。个体自驱力系统的构建是集合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总和;自驱力更偏向于社会学概念,内驱力更偏向于心理学的概念。
内驱力是个体内的心理动力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个体的动机、习惯、思维、信念、信仰等皆可以是内驱力的动力源泉;而内驱力又分为积极内驱力和消极内驱力,积极内驱力是符合社会发展自然发展个体成长的积极向上的驱动力,比如热爱运动锻炼强健体魄,热爱旅行拓展对世界认知这些是积极内驱力;消极内驱力是影响个体正向发展的内驱力,比如青少年废寝忘食玩起游戏有内驱力但属于消极内驱力;
外驱力是外界作用于对个体的影响,驱使个体主动或被动去行动或者影响其思维和行为的外部力量,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所在单位等各类组织以及自然规则意识形态等;外驱力又分为正面外驱力和负面外驱力,正面外驱力是对个体驱动起到积极作用的动力,例如简尼尔森为代表的正面管教理论,负面外驱力是对个体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的压力或者阻力,例如常见的“打骂吼”过分严苛高压力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的自驱力以及将自驱力形成系统本质是兼顾孩子的积极内驱力和积极外驱力的统筹发展。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应当发挥积极外驱力统合孩子的积极内驱力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而不是将外驱力变成一种压力甚至阻力压制阻碍了孩子内驱力的发展或者将原本有内驱力的孩子给压制得自暴自弃自闭自卑。
孩子自驱力的提升,家长当关注如何保护孩子的自我驱动系统即内驱力。应当构建一套适合孩子的自组驱动系统和适应利用自然驱动的系统,即摒弃负面外驱力,将正面外驱力赋能给孩子。实现积极内驱力和积极外驱力的同步正向发展是构建自驱力基础。
原创观点,转载请备注出处!www.ziquli.com